您的當前位置:首頁 > 綜合 > 春天已至,醫生提醒糖尿病人:寧可吃點紅薯,也別天天吃這3主食 正文
時間:2025-05-14 07:03:28 來源:網絡整理 編輯:綜合
春天一到,氣溫回升、腸胃活躍,糖尿病人往往也開始“嘴巴癢”,飯量變大,食欲反彈。有些人一看春菜上市、胃口打開,就把主食吃得比冬天還多,心裏想著多吃點白粥、饅頭、麵條這類“清淡易消化”的東西,結果三個月
春天一到,春天吃點吃主氣溫回升、已至醫生也別腸胃活躍,提醒糖尿天天糖尿病人往往也開始“嘴巴癢”,病人飯量變大,紅薯食欲反彈。春天吃點吃主
有些人一看春菜上市、胃口打開,提醒糖尿天天就把主食吃得比冬天還多,病人心裏想著多吃點白粥、紅薯饅頭、春天吃點吃主麵條這類“清淡易消化”的已至醫生也別東西,結果三個月一查血糖,提醒糖尿天天糖化比冬天還高,病人空腹也飆了。紅薯
醫生看到這類人最頭疼,不是他們管不住嘴,而是管錯了方向。
不少人總覺得隻要吃得“軟”“白”“香”,就能不傷胃,也不傷糖,其實是把主食吃成了血糖炸彈。
醫生早就提醒過,糖尿病人不怕吃東西,就怕選錯主食方向。
有些主食吃著清淡,實則升糖速度飛快、胰島壓力巨大,吃一頓頂兩頓的“糖衝擊”,吃完坐著不動,血糖直接拉到天花板。
但偏偏紅薯這個“看起來甜”的東西,升糖反而不快。
有些人一看紅薯軟糯香甜就嚇得不敢吃,其實是誤解。
紅薯的升糖指數並不高,尤其是蒸紅薯或者烤熟後冷藏再吃,裏麵的抗性澱粉會增加,升糖速度更慢,對血糖控製反而更友好。
美國糖尿病協會的膳食建議裏也明確列出紅薯作為“推薦替代主食”,說白了,這玩意兒比白米白麵靠譜多了。
那有三樣主食,真的是糖尿病人吃完基本沒好事,血糖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,一頓吃不出問題,但長期天天吃,血管、神經、胰島都會跟著吃虧。
第一個就是白粥。很多人得了糖尿病,尤其是年紀大點的,總想吃點清淡的,早上喝點粥,覺得舒服、不油膩,還能暖胃。
可白粥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沒有結構,吸收太快。
一碗熱騰騰的白米粥下去,不用五分鍾,胃就吸收完了,葡萄糖刷地一下進血液,胰島素還沒來得及“反應”,血糖已經衝高了。
浙江大學醫學院曾做過臨床測試,普通人早餐空腹喝一碗白粥,30分鍾後血糖平均上升幅度達到3.4mmol/L,而糖尿病人更嚴重,升幅甚至超過5mmol/L。
有個病人就是長期早上喝粥,吃得也少,其他都控得好,但糖化總是高。
醫生一問才知道,他天天一大碗粥配點鹹菜,沒油沒肉,糖照樣上天。
第二個坑是普通麵條。尤其是那種煮得很爛的陽春麵、湯麵。
有人一頓能吃一大碗,麵條看著滑溜,肚子也飽了,其實血糖波動比饅頭還狠。
麵條主要成分是小麥粉,裏麵的澱粉結構在煮的過程中就被打散了,加上吃得快、咀嚼少,血糖上升更迅猛。
中國農業大學的食品與營養實驗中心曾做過實驗,不同類型主食的餐後血糖指數比較中,普通白麵條GI值高達82,而蒸紅薯的GI值僅為55。
差距已經不是一點半點。
而且很多人吃麵條都不配菜,清湯寡水一口吞,不但沒有纖維減緩吸收,還可能配了點鹵肉或者豆腐幹,這類高鈉配菜刺激消化更快,血糖負擔雪上加霜。
第三個吃了就掉坑的是白饅頭。
這個東西在中國人餐桌上地位不低,特別是北方人三頓飯不離饅頭,有的老年糖友一日三饅,吃得那叫一個清淡又舒服。
但饅頭的加工工藝決定了它升糖速度極快。
麵粉本身就是高GI食材,加上蒸製過程中澱粉糊化得特別完全,吃到嘴裏很快就被消化成葡萄糖。
再加上很多人吃饅頭都不配粗糧,也不配綠葉菜,血糖吸收基本是“直通車”。
北京協和醫院有個營養門診醫生說過,她有個60多歲的糖尿病男病人,早餐一口饅頭一口豆漿,吃得簡單,覺得健康,血糖一直控製不好。
後來換成半個紅薯+雞蛋+青菜,餐後血糖直接降了快2個點。
紅薯雖然甜,但它含有的果膠和抗性澱粉可以減慢腸道對糖的吸收,特別是冷紅薯,GI值更低,反而更適合控糖人群。
再說個冷知識,紅薯吃進去後,會在腸道形成一種黏稠的凝膠結構,這種結構可以“攔住”糖類的快速吸收,相當於在血糖上升的路上設了幾個紅燈,讓它不至於一下子衝得太快。
而白粥、麵條、饅頭,吃完幾乎是一路綠燈,刷一下衝進血液,胰島瞬間壓力山大。
糖尿病人要的不是完全不吃碳水,而是選對結構、控製節奏。
紅薯這種主食,本身還含有β-胡蘿卜素、維C、鉀元素、膳食纖維,比精加工主食強太多。
就算偶爾吃多一點,也比一口饅頭帶來的血糖波動要小得多。
但問題來了——很多糖尿病人一看到紅薯就犯怵,覺得它“甜”,是不是意味著糖高?是不是吃了會更升糖?那到底紅薯的甜味和血糖關係大不大?
吃紅薯有沒有具體的“正確吃法”,能吃得放心、血糖也穩住?
這個問題還真得說清楚。
紅薯的甜味主要來自麥芽糖和少量果糖,甜,但不代表血糖指數高。
它屬於低中GI食物,比白米飯、麵條、饅頭要低得多,尤其是蒸著吃、吃涼紅薯、連皮吃這三種方式,升糖控製更好。
涼紅薯裏抗性澱粉比例更高,延緩消化吸收。
醫生建議糖友吃紅薯也要掌握幾點原則:
控製量:一頓飯紅薯控製在100克左右(蒸熟狀態,大概半根中等大小紅薯),不能拿紅薯當水果吃,更不能吃兩三根當“主食+甜點”。
搭配吃:最好配點蛋白質類(比如水煮蛋、豆腐)、低GI蔬菜(如西蘭花、生菜),這樣能進一步延緩糖的吸收。
不要打成糊:很多人喜歡喝紅薯糊、紅薯粥,打成泥反而破壞了纖維結構,升糖比整塊紅薯還快。
冷藏再吃更好:蒸熟後的紅薯放冰箱冷藏一夜,抗性澱粉比例會提高,對血糖更友好,吃著也不會覺得太甜膩。
有研究指出,糖尿病人每周吃紅薯3~5次,控製在合理範圍內,不僅不會加重病情,反而會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。
關鍵還是吃得對、吃得巧,不是說不能吃,而是別怕錯的,別信錯的。
對此,您有什麽看法?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!
參考資料
師穎.腎髒慢性病變評分在糖尿病腎髒病患者預後評估中的價值,南京醫科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,2025-03-27
事實證明,歐冠淘汰巴薩的國際米蘭,已經走上了另一條大道2025-05-14 06:50
災難啊!路人緣徹底over啦!2025-05-14 06:43
廣東東莞沙田鎮34條龍舟大巡遊2025-05-14 06:23
郭德綱現狀:行走的印鈔機,母親離世父親多病,為兒子婚戀操心2025-05-14 05:29
堪薩斯城酋長隊教練推介,芝士通心粉做法,超級碗派對必備美食!2025-05-14 05:09
青海貴德:中外泳士劈波斬浪逐黃河2025-05-14 05:03
馬麗路演落淚坦言很久沒見孩子了!回應與沈騰組成cp被過分關注2025-05-14 04:58
姆巴佩鼻子骨折,能否出戰對陣荷蘭隊比賽存疑2025-05-14 04:55
最新世界排名:孫穎莎、林詩棟高居第一,中國女乒包攬前5,男乒前22025-05-14 04:27
探索危房煥新生 北京西城首個原址重建危改項目交鑰匙2025-05-14 04:26
減少基金經理追漲殺跌,與投資者同甘共苦!公募基金將迎新規2025-05-14 06:50
助力全運嘉會,培育羽壇新星!市運會羽毛球角逐開拍2025-05-14 06:45
41歲陳妍希被曝新戀情,男友小19歲且神似陳曉,公司緊急出麵打假2025-05-14 06:16
革命老區山西左權攜“紅”文化“綠”生態北上天津覓新機2025-05-14 05:57
搞笑GIF:我在這看了她五個小時,她竟沒有上過廁所2025-05-14 05:30
跨境電商成拉動外貿新動能2025-05-14 05:24
中國十餘年間治理沙化土地超3億畝2025-05-14 04:48
國家統計局: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.6%2025-05-14 04:41
19輪不敗!拉涅利神奇執教,羅馬12025-05-14 04:36
別再罵協和了,董襲瑩的實習經曆也不靠譜2025-05-14 04: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