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
零跑一早就甩出一張交付41039輛、新造小鵬小米同比增長173%的車月成績單,超過小鵬、再洗理想,牌零跑超連續兩個月登頂新勢力銷冠。理想小鵬交付量同比漲了2.7倍,問界在頭部新勢力中漲幅最大,煩惱但和
零跑一早就甩出一張交付41039輛、新造小鵬小米同比增長173%的車月成績單,超過小鵬、再洗理想,牌零跑超連續兩個月登頂新勢力銷冠。理想小鵬交付量同比漲了2.7倍,問界在頭部新勢力中漲幅最大,煩惱但和零跑仍有6000輛差距,新造小鵬小米隻拿到第二名。車月理想去年穩坐頭把交椅,再洗今年1、牌零跑超2月被小鵬反超,理想3、問界4月又因為零跑逆襲降到第三名。煩惱挨過3月輿論風波的新造小鵬小米小米,仍未公布具體數據,僅宣布交付超過2.8萬輛,咬緊牙關守住了第四。蔚來交付23900輛,反超深藍汽車。在萬輛俱樂部裏,幾方勢力同樣暗潮洶湧:比亞迪騰勢、華為加持的阿維塔和東風嵐圖組成“萬輛三劍客”,排名穩定。尾部陣營的智己汽車處境略顯尷尬,未破萬的成績單與其他玩家差距越拉越大。截至發稿,鴻蒙智行及問界、智界未公布4月交付量。另外,此前單獨公布極氪和領克交付量的極氪集團,本月隻公布了總數。4月交付量重劃新勢力版圖,三大陣營可以總結為,低價稱王、高端失速、跨界遇阻:零跑、小鵬證明20萬元以下市場仍是銷量密碼,消費者更看重“配置堆滿+價格砍半”;高端品牌的溢價空間正在被壓縮,理想和蔚來都在靠補貼衝銷量;小米和華為一邊用互聯網思維改造造車邏輯,一邊也遇到了各自的麻煩:3月SU7碰撞事故影響訂單轉化,6月YU7上市成為能否翻盤的關鍵;與小米的被動局麵不同,華為鴻蒙智行正借新車突破一季度的交付瓶頸。本文將圍繞這六位選手、三個梯隊展開分析。零跑、小鵬:性價比玩家稱王進入2025年,小鵬和零跑先後靠平價路線改寫座次。這個4月,零跑繼續靠低價走量穩坐銷冠,小鵬增速最快但被反超。一年前,零跑還居於“蔚小理”之下,現在,它不但打破了“蔚小理”的固有格局,甚至連續兩個月壓製理想和小鵬:4月交付41039輛,環比波動不大,但同比漲了1.7倍,是新勢力中唯一一個月銷破4萬的選手。零跑4月銷量的四分之一來自剛上市的B10車型。據零跑汽車創始人、董事長兼CEO朱江明透露,今年4月10日上市的零跑B10,已交付1萬輛。關注新能源汽車的投資人邱文表示,零跑賣得好,是靠性價比策略,還有快速交付能力。B10直接把激光雷達車型的售價打到12萬元,比不帶激光雷達的埃安AIONY還低,而比亞迪的激光雷達車型售價普遍在15萬以上。零跑還特別強調B10首批訂單中,25-35歲用戶占比70%,女性用戶占比36%。可見零跑不滿足於做“小理想”。邱文總結,零跑的策略是C係列穩盤,主打家庭用戶;B係列衝量,瞄準年輕個人市場,“家庭+個人”兩條腿走路。零跑2025年全年銷量目標50萬-60萬台,意味著月均需交付4.1萬-5萬台。參考2024年全年近30萬的交付量,零跑還需回答兩大問題:B係列能撐起半邊天嗎?單季盈利能否延續?在零跑逆襲之前,小鵬今年前兩個月搶盡風頭,上演了“觸底反彈”的勵誌故事。4月,小鵬交付3.5萬輛,同比漲2.7倍,增速第一但被零跑甩開6000輛,環比也有小幅增長,“主要是交付提速和新車效應”,新能源汽車渠道人士總結。過去一個月,G6、G9改款車型交付提速,想繼續靠“降價+智駕”搶市場。其中,G6改款銷量占比更高,這款車價格降到17.68萬,雖然比比亞迪宋PLUSEV高2萬元,但續航、智駕和充電速度等方麵更有優勢。上海車展發布的小鵬P7+超長續航Max旗艦版配置升級,也刺激了部分訂單。2025款X9雖然也開始全球交付,但麵對勁敵騰勢D9EV,小鵬品牌的高端化仍需突破,另外,考慮到交付周期較長,4月實際交付量應該有限。零跑、小鵬登上交付量榜單的第一、第二,都是靠性價比,但小鵬並非單純靠低價。小鵬的主力車型MONAM03賣得好,是因為用平台化技術把高端配置下沉到主流市場,填補了“10-15萬級帶高階智駕車型”的市場空白:這個價格帶新能源滲透率隻有45%,合資油車仍占主導。而MONAM03一季度銷量4.7萬輛,占小鵬總銷量的一半。據中汽數研,MONAM03在轎車銷量榜中排名第12。但鑽進15萬以下市場,可能不愁銷量,恐怕該愁盈利了。小鵬的盈利時間點是2025年四季度,所以下一階段需解決“盈利模型優化”和“技術口碑兌現”兩大難題。上述渠道人士認為,如果X9改款能打開高端市場,小鵬盈利有望;反之,過度依賴低價車型可能會“賣越多虧越多”。理想、蔚來:高端玩家靠補貼衝量4月新能源車市激戰正酣,理想、蔚來這對新能源車圈的“老大哥”都在靠補貼衝刺銷量。理想最終以33939輛的交付量交出了“同比增32%、環比降8%”的成績單,排名跌至第三。同比增長,主要是因為“現金補貼+金融政策”的組合拳,短期內提振了銷量——L係列全係降價1-1.6萬,還有3年0息貸款。據邱文觀察,家庭用戶的價格敏感度明顯提高了,L6補貼後23.98萬元,滿足了一些家庭用戶既要空間又要性價比的需求。理想4月的表現,體現出用“價格戰”穩住基本盤的策略,但環比下滑,暴露出“高端市場失守、純電轉型滯後”的隱憂。例如,L9補貼力度雖最大,起售價降至39.38萬,但邱文預期銷量占比不高。因為高端市場容量有限,40萬以上純電和增程的SUV競爭又非常激烈,理想L9沒有壓倒性優勢。理想一季度的銷量情況可以作為依據之一。根據中汽數研,理想L6今年一季度銷量4.4萬輛,在SUV榜中排第七,是國內新勢力品牌的第一;反觀L9一季度銷量1.22萬輛,和問界M9的2.03萬輛形成鮮明對比。理想汽車還是4月少數股價下跌的新勢力,邱文分析,理想汽車正處於“增程護城河收窄”與“純電轉型”的過渡期,投資者主要觀望i8能否打開局麵,這也決定理想能否重回新勢力銷量榜首。這個4月,另一個為了衝擊銷量“支棱”起來的是蔚來:交付23900輛。這是蔚來今年月銷首次過2萬。增長主要來自蔚來主品牌,4月交付1.9萬輛,環比幾乎翻倍。數據看起來亮眼,但也透露出風險:樂道一季度月均交付不足5000輛,4月交付4400輛,環比不增反降,隻占蔚來全係銷量的18%,“現有的交付量很難承擔‘提升換電站利用率、反哺盈利’的戰略定位”,某新勢力相關人士陳立稱;4月29日剛開始交付的螢火蟲,交付231輛,尚處起步階段;那麽,在全年目標隻完成不到10%的情況下,蔚來開始靠金融補貼提升銷量——4月這波銷量反彈和“5年0息+5年免費換電”的金融與補能權益直接相關。以ET5為例,首付僅需4.56萬元起,月供約3768元。第三方數據顯示,在蔚來推出5年免費換電政策後,清明節假期三天新增的大訂超3500輛。但要完成全年銷量目標,剩下8個月要月均交付3.1萬輛,還是得靠子品牌走量——樂道計劃今年推出兩款SUV,但比亞迪、理想等競品在20-30萬元市場密集投放新品,樂道急需爆款;螢火蟲需借力歐洲市場盡快打開出海通道。在陳立看來,蔚來要完成四季度盈利目標,今年得打好三場關鍵戰役:子品牌必須出爆款之外,還有主品牌的高端市場守擂戰和換電業務扭虧。小米、鴻蒙智行:曾經流量王者,各有各煩惱當其他新勢力為價格戰焦頭爛額時,兩大跨界勢力小米和華為則遇到了各自的麻煩。從2025年交付數據看,小米1-2月穩定在2萬輛,3月衝上2.9萬輛峰值,4月環比微降3%至2.8萬輛。這與3月底小米深陷輿論風波有關。輔助駕駛領域供應鏈相關從業者表示,盡管小米計劃4月提升產能,但畢竟小米SU7將“智能科技”作為主要賣點,事故又直接關係著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最關注的“安全性”,尤其涉及爆燃和智能駕駛兩大敏感領域,部分目標受眾難免有觀望情緒。而且,新能源車市不但迭代快、替代性也很強,4月是新車上市黃金期,過去一個月裏,不少競品車型強化安全營銷,流失了部分訂單。在上述從業者看來,小米SU7二季度銷量大概率承壓,但從4月股價微漲1.5%來看,中長期不用太悲觀,這款車事故前的銷量有說服力。根據中汽數研,小米SU7一季度銷量7.59萬輛,在轎車中排名第四,是新勢力中的第一名。市場可以關注6-7月上市的小米YU7是否強化安全配置。這是2025年最受關注的一款車之一,也是小米全年35萬輛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。與小米的流量打法不同,華為選擇“技術輸出模式”:通過鴻蒙智行聯盟,向車企提供智駕係統等核心技術。從2021年的問界,到今年亮相的尚界,鴻蒙智行已經集結了“五界”。但進入今年以來,1月、2月,問界沒有公布準確交付數據,鴻蒙智行隻披露了全係交付量和問界主力車型的交付量。3月、4月,鴻蒙智行、問界主力車型都不再公布交付量,引發市場對實際訂單轉化率的擔憂。根據賽力斯日前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,問界品牌一季度共交付4.53萬輛,同比、環比分別下滑45.7%、53.1%,主要原因是春節假期影響以及問界Q1處於新品切換期。按此排名,問界一季度交付量在新勢力中排名在小米之後、蔚來之前。分車型看,一季度M9交付2.33萬台,M7交付1.79萬台。而由於M9銷量占比提高,一季度ASP提高到42.3萬元,賽力斯公司毛利率為27.6%。至於4月銷量,問界的最大變量是M8,這款車走的是M9同款下放策略,比問界M9低10萬元,但配置對標M9。據問界官宣,截至4月29日,問界M8大定已突破6萬台。不過,M8需在二季度驗證交付能力和訂單轉化效率。邱文分析,如果M8月交付破萬,且毛利率站穩28%,賽力斯港股上市成功後,估值還有上升空間;如果M8二季度交付3.5-4萬台,問界單季銷量可能回升至6萬台以上。因此,二季度M8交付數據及港股上市進展,對於賽力斯和鴻蒙智行來說是關鍵。結語:小鵬、理想股價失意,資本市場要增長也要盈利4月的車圈,政策對於輔助駕駛規範宣傳的監管和市場激戰同時進行,資本市場給出的答案是要增長更要盈利:交付量冠軍零跑股價漲幅最大,市值衝到744億港元;小米事故帶來的短期衝擊不可避免,但市場看好生態用戶轉化的潛力,認為中長期不必過度悲觀,4月股價微漲1.5%,市值1.3萬億;理想跌到第三名,股價微降4%,市值守住1930億港元;蔚來銷量未進前四,但因換電聯盟拿到寧德時代25億投資,股價漲了8.6%。2025年的新能源車市必然是“既要銷量,又要利潤,還要技術”的競爭。接下來,行業將圍繞三場硬仗決出勝負:第一仗:爆款交付戰。問界M8、小米YU7、理想i8、樂道L60,這些“含著金湯匙出生”的新車,訂單爆單隻是開始,能否快速量產、安全交付也是關鍵。第二仗:盈利保衛戰。零跑、小鵬需證明“低價也能賺錢”;蔚來則要平衡“高端堅守”和“大眾突圍”戰略,避免陷入虧損泥潭。第三仗:技術突圍戰。華為ADS3.3、蔚來自研芯片將接受真實路況考驗,其他“技術平權”玩家,在輔助駕駛上的較量也不隻有價格戰,更升級成了安全戰、更高階的技術戰。接下來,盯緊新車交付數據、毛利率變化和重大技術發布會。一句話總結,2025年新能源車市誰能同時拿下銷量、利潤和技術口碑,誰就能在淘汰賽中活到最後。*題圖來源於零跑汽車官方微博。應受訪者要求,文中邱文、陳立為化名。